植樹造林,推動綠色發展(二)
這10年,我國為什么能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
以重點工程為主要載體,大工程帶動國土綠化大發展。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國所有天然林休養生息。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兩輪累計實施5.2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高4個多百分點。10年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第五期工程全面完成,營造林保存面積7906.8萬畝。10年累計建成國家儲備林8869萬畝,增加4億立方米森林蓄積。一系列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扎實推進,神州大地綠起來、美起來。
眾人植樹樹成林。我國充分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凝聚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創新拓展為造林綠化、撫育管護、捐資捐物等八大類50多種,10年累計55.03億人次義務植樹216.86億株(含折算)。社會造林不斷擴大,身邊增綠深入開展。城鄉綠化美化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10年來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29%。共建共享綠色家園蔚然成風,走進森林、擁抱自然成為人民群眾觸手可及的生態福利。
國土綠化,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
10年來,林草部門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國土綠化全過程,精準治理、精細管理,走出了一條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解決好“在哪種”。我國全面實行年度造林計劃任務帶位置上報、帶圖斑下達,實現“直達到縣、落地上圖”的精細化管理。各地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作為造林綠化任務安排、用地落實的主要依據。
解決好“種什么”。全國建成各類林木種子生產基地2360個、保障性苗圃641個,優質林草種苗供應能力明顯增強;推廣使用鄉土樹種草種,10年來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從51%提高到65%。
解決好“怎么種、怎么管”。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編制實施首個全國森林經營規劃。各地在綠化中,堅持造管并重、喬灌草相結合,森林生態功能明顯提升。
來源:中國環境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