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鍛煉,正確夜跑
一天中最佳的鍛煉時間是在太陽剛落山的傍晚時分,簡單進食后再進行運動,效果最佳。但由于上班族工作繁忙,很多人將鍛煉放在夜幕降臨以后。目前年輕人中比較流行夜跑,但夜跑其實存在很多問題。
由于晚上的時間相對短暫,夜跑比較容易影響晚餐和睡眠。如果晚餐后一小時內開始跑步,會讓餐后本應更多地分布在消化道的血液流向肌肉,導致消化不良。如果跑得太晚,人體的中樞神經會因運動處于興奮狀態,不利于睡眠。經過日間忙碌的工作,人體機能下降,再去夜跑也不利于體能恢復。另外,夜間視線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受阻,增加受傷風險。
如果一定要選擇夜跑,時間不宜太晚。跑步前1小時簡單補充碳水化合物,遵循科學訓練的原則,運動強度以中等強度為好,時間控制在30分鐘到60分鐘,注意跑前的熱身和跑后的拉伸。夜跑著裝應鮮艷一些,注意自身的安全,最好結伴進行運動鍛煉,不要在偏僻的地方夜跑。
對于健身愛好者,無論進行何種運動鍛煉,都建議進行運動前篩查,識別出運動性猝死的高危風險。排除器質性心臟病后,還建議進行心肺運動能力的檢測,以評價目前的心肺功能是否能適應劇烈的體力活動。同時還應密切觀察運動時的各種體征,如果運動中發生胸痛、呼吸困難、心慌、頭暈和極度疲勞等不適癥狀,應停止運動。運動是良醫,但只有科學的運動鍛煉,才能減少運動性猝死的發生,更多地從運動中獲益。
來源:人民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