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需注意(四)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體檢時提示有頸動脈斑塊。這個看似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已經逐漸年輕化。通常發現斑塊,大家會聯想到血管堵塞、腦梗……那么,發現頸動脈斑塊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到底要不要治療干預?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呢?
頸動脈斑塊離腦梗塞有多遠?通過超聲報告就可判斷。
超聲報告如果顯示這個斑塊的回聲不強,或者斑塊發現了血栓,或者描述了纖維帽不完整,這通常提示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斑塊,它產生梗塞事件的概率就會是比較高的。
檢查結果中有“低回聲”、“混合回聲”的字眼,就意味著斑塊屬于不穩定斑塊,導致腦梗塞的風險極高,建議就醫。
那么如果報告中沒有上述字眼呢?專家解釋道:動脈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供血。如果動脈里面有了斑塊,檢查報告單上的狹窄率報到50%以上,表明這個斑塊會導致遠端的血流受阻,血流灌注得到下降,就容易產生腦缺血的一個表現——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頭暈、頭痛、反應遲鈍、神經功能障礙等疾病。
嚴重的腦缺血會造成腦功能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缺血性腦梗塞,甚至是死亡。專家提示,如果檢查報告中有“血流不通暢”、“狹窄率大于50%”的相關字眼,同樣需要就醫干預。
來源:人民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