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標準的第3、4、5、6 章內容為強制性,其余內容為推薦性。
本標準與GA 95—1995《滅火器的維修與報廢》中第5 章的相關內容是一致的,與GA 95—1995 的主要差異如下:
——本標準增加了維護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的要求;
——本標準更詳細地規定了對1211 滅火器的報廢評定;
——本標準不涉及滅火器的維修及更換零部件的要求。
本標準的附錄A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五分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學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躍偉、康洪祥、毛毅平、陳興璐、陸聆泉。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1211 滅火器報廢的評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手提式1211 滅火器和推車式1211 滅火器(以下簡稱滅火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維護檢查 maintenance inspection
維護檢查是簡單的目視方法進行的檢查,是對滅火器是否能繼續使用所作的最基本的檢查。
3.2 維修檢查 servicing inspection
維修檢查是指再充裝前的檢查和使用過程中的定期檢查,是判斷滅火器是否能繼續再安全有效地使用所作的檢查。
4 檢查項目和檢查周期
4.1 檢查項目
4.1.1 維護檢查項目包括:
——外部結構和配件檢查;
——筒體外部腐蝕程度檢查;
——標志檢查和泄漏檢查。
4.1.2 維修檢查項目包括:
——外部及內部結構和配件檢查;
——筒體外部及內部腐蝕程度檢查;
——筒體和閥門的水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檢查。
4.2 檢查周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2-12-11 發布 2003-05-01 實施
4.2.1 維護檢查周期
滅火器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維護檢查。
4.2.2 維修檢查周期
維修檢查周期應按下列情況確定:
a) 滅火器被開啟或使用后或按標志上的生產日期算起滿5 年而未使用者,應送到合法的維修單位(以下簡稱維修單位)進行維修檢查;
b) 已經維修過的滅火器,以后應每隔二年再次送維修單位進行維修檢查;
c) 當滅火器被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應提前送維修單位進行維修檢查:
——保險裝置已被破壞;
——壓力指示器指示在紅區,或壓力指示器指示在綠區但滅火器的重量有明顯的減輕;
——壓力指示器已損壞;
——筒體有磕傷、劃傷、嚴重腐蝕或其他零部件有嚴重損傷時;
——經維修后的標志上無維修日期。
5 報廢評定
5.1 維護檢查的報廢評定
滅火器在維護檢查時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應報廢:
a) 筒體外表涂層脫落或銹蝕面積大于或等于筒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b) 無壓力指示器;
c) 筒體有可見的變形;
d) 器頭有可見的裂紋;
e) 使用說明標志模糊不清或殘缺;
f) 底座破裂、磨損、腐蝕而失去作用;
g) 滅火器的提壓把以及閥門等金屬件嚴重腐蝕;
h) 無生產日期;
i) 無生產許可證或無認證或認可標志;
j) 非金屬材料器頭;
k) 按標志上的生產日期算起,已超過10 年;
l) 由非合法的維修單位維修的滅火器;
m) 當法律或法規明令禁止使用時。
5.2 維修檢查的報廢評定
滅火器在維修檢查時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應報廢:
a) 存在5.1 所列的缺陷情況之一的滅火器;
b) 閥門不能開啟;
c) 無卸壓結構;
d) 手提式1211 滅火器的筒體和器頭的水壓試驗結果不符合GB 4351—1997 中5.10.1.1 的要求,或推車式1211 滅火器的筒體和器頭的水壓試驗結果不符合GB 8109—1987 中3.7.3 的要求;
e) 按GB/T 12137—2002 的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時,在試驗壓力等于滅火器的最大工作壓力(PMS)下,筒體或閥門出現泄漏;
f) 筒體內部有銹屑或內部表面有銹蝕的凹坑;
g) 筒體外部磕傷、劃傷、凹坑和線腐蝕或面腐蝕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設計壁厚的10%(測量方法見附錄A)。
6 報廢后的處置
判為報廢的滅火器應送合法的回收單位進行處理。殘存的1211 滅火劑應予回收。
報廢的滅火器的筒體應由回收單位負責銷毀。銷毀的方式為壓扁、打孔或鋸切。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筒體外部磕傷、劃傷、凹坑和線腐蝕或面腐蝕深度的測量方法。
筒體外部磕傷、劃傷、凹坑和線腐蝕或面腐蝕的深度可用下面兩種方法中的任一種方法進行測量:
a) 外部磕傷、劃傷、凹坑和外部線腐蝕或面腐蝕深度可用下面兩種方法中的任一種方法進行測量:圖A.1 所示??ò宓男兔媲拾霃脚c筒體外廓相吻合,千分表的針尖插入缺陷中測量其深度,針尖的楔角應小于等于30°,半徑應小于0.25mm。測量過程中要定期校核千分表的讀數,以消除由于針尖磨損造成的誤差。
示例:
1—千分表;
2—專用卡板;
3—缺陷;
4—筒體。
圖 A.1
b) 將軟鉛捶滿缺陷之中,取出軟鉛,用卡尺量得最大軟鉛高度,即為所測深度值。